通这版老鬼和原著一样,是李宁玉。
电影版,一是顾晓梦自暴把刑讯重伤的吴志国保出去送出情报,二是顾晓梦求死用自己的身体做第二道保险。
仔细想想,这个设计还是有很多漏洞的。
不是饱和式救援所能解释。
时代不一样。
当下可以饱和式救援,那个时候,真没条件,就是为了拼那一点概率。
小说原著就合理多了。
李宁玉为将一份紧急情报送出裘庄,不得不牺牲自己。
最终她服毒自尽,留下一幅写有摩斯电码的图画,并且由顾晓梦举报,使得顾晓梦得以逃离而送出装情报的胃药塑料壳,真正地传出情报。
直到最后,敌人也没有得知她的真实身份。
通过老鳖把情报送出去的。
也就是电影中倪大宏饰演的清洁工,小说原著和电影中他都早早被牢盯上了,但没有实施抓捕,就是利用这个漏洞,抢在他被抓捕之前把情报送了出去。
而情报送出时,李宁玉已经死了,她用自己的死换了一次送出情报的机会。
原版电影《风声》放在当下,不能说不好。
但在很多地方存在撕裂。
有时候有理想,有时候没有。
在时候,一个人物知道牺牲为何物,又在一些时候不知。
在一些地方让人看了之后感觉很认同,但又在一些地方很别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割裂?
这就涉及原著作者麦家、高群书、陈国富等主创的不同想法。
沈三通让姜伟来导,就是希望一以贯之。
姜伟道:“这部戏你打算找谁来演?”
沈三通道:“武田不能太帅,也不能太丑,太帅,把一个鬼子拍成了偶像剧男主。也不能太丑,太丑没有真实的丑恶,最好让人自然讨厌。”
“吴志国的话,要是个硬汉形象。”
“这部戏卖点在于李宁玉和顾晓梦。”
“这部戏要成,李宁玉和顾晓梦要有感觉,相爱相杀,而且还要让顾晓梦这个大富商的千金小姐,为李宁玉的选择而震撼。”
姜伟问:“你有了想法?”
沈三通点头。
系列电影,沈三通的电影战略!
随着《囧途》剧组专场快本播出,沈三通投入到《人在囧途》宣发。
《风声》项目,交给已经成熟的团队推进。
前期工作完成大半,庄园建好,拍摄细节需要姜伟打磨。
场景全部集中在一个庄园,如何让故事高潮迭起,就非常重要。
这版剧本和原版不同,也和原著小说不同,需要姜伟投入自己的创作。
沈三通看重的是姜伟状态正好,《潜伏》达到了职业高点,创作理念趋于成熟。
前世没有好机会,这一世,趁热打铁,手感还在,把《风声》拍出来,在悬疑、谍战类型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完全交给姜伟也不合适。
拿到电影指导权,导演会变。
国内学习欧洲文艺电影一味拔高导演地位,强调作者电影理念泛滥,沈三通肯定要防着姜伟陷进去。
至于选角,沈三通指定大方向,但不急于设置条条框框,让姜伟在熟悉项目中去捕捉灵感。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