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眼下,屋内独独云舒一人,近乎冷清。
&esp;&esp;这个时候,云舒不免又开始嫌弃,家里人太少,也心疼压在兄嫂身上的延绵子嗣的重担。
&esp;&esp;按理说,宋家在上京也可算得上是人丁兴旺了,偏生到了宋丞相这一辈,大房渐渐人丁稀薄。
&esp;&esp;云舒的祖父在世时,除了嫡妻,也是纳了几房妾氏的,妻妾虽不少,但孩子却没生下几个。
&esp;&esp;宋丞相作为大房唯一的嫡子,他除了一位远在虞州任提举常平茶盐司的庶弟,便再也没有旁的兄弟姐妹了。
&esp;&esp;大房兄弟两个,虽是一嫡一庶,但感情却好得真切,两家人同府而居,并未分家,之前连用饭都是在一处的。
&esp;&esp;只是,眼下二房几口人都不在上京,坐落在西亭街上的宋府也就显得格外冷清。
&esp;&esp;云舒的二叔宋晗在族中排行第七,宋七爷在虞州任职已六载有余,妻妾儿女也全都带了过去,平日里与京中兄嫂子侄等人,只能通过书信保持往来。
&esp;&esp;虞州地处边塞,一年之中约莫有半年的时间,处在雨雪天气中,两地相距千里,路遥难行,途中变数也多,加上幼女早产病弱,因而一家人也多年未回京了。
&esp;&esp;就连先前宋清琤大婚,他们一家因当地雪灾受阻,而未能赶回来。
&esp;&esp;虽是许久未见,一家人感情却不曾削减半分。
&esp;&esp;好在,今年宋七爷任期将满,吏部那边得圣上授意,此次擢升的外放官员里头终于有宋晗的名字,约莫再有个半年,宋七爷和妻眷便能返京。
&esp;&esp;当真是个好消息。
&esp;&esp;章氏是个心胸宽广的人,又与弟妹林氏性情相投,离得远,妯娌二人不忘时时惦念着对方,常常互寄当地特产,聊表慰藉。
&esp;&esp;这不云舒要成亲了,章氏跟她去了信,林氏便回信说,年后要带着一双儿女提前回来。
&esp;&esp;一来,是为了观礼,二来,也是想替长嫂分担些家事。
&esp;&esp;她离京多年,手上的一些铺子都还是委托章氏帮她打点着,章氏做生意比她在行,这不,这些年盈利直接翻了番。
&esp;&esp;林氏很是感激。
&esp;&esp;正好,二房的长子宋清瑜已年满十六,他性子顽劣,不喜约束。
&esp;&esp;宋清瑜此人生性不喜读书,他在虞州三教九流的朋友一大帮,虽没干出什么败坏门风大事儿来,但成日没个正行。
&esp;&esp;如此不上进的儿子,可愁坏了他的爹娘。
&esp;&esp;宋七爷和林氏夫妻俩一合计,儿子整日虚晃度日也不是个事儿。想着干脆早些让宋清瑜成亲得了,省得他一天天不着调。
&esp;&esp;可宋清瑜是他们二房的独子,他们一家人在虞州生活多年,但又不可能让长子在虞州说亲,林氏便想着此次回京来,叫嫂子帮忙掌掌眼,替儿子在上京城寻个合适的姑娘。
&esp;&esp;最好能管着他些,好歹能让他有个正经事做。
&esp;&esp;宋清瑜比云舒这个大姐姐小不了多少,因多年未见,云舒对这个堂弟,已没有多少的印象了。
&esp;&esp;云舒记忆里,也只能模糊想起他少时的模样,连五官都瞧不真切了。饶是如此,但云舒仍记得,他总爱跟在自己身后,跟个小尾巴似的。
&esp;&esp;云舒托腮,屈膝歪靠在长引枕上,思绪蔓延间倏然想起二婶在信中语气惆怅不已,她说清瑜性子跳脱又爱玩,不着调。
&esp;&esp;不知未来该如何是好?
&esp;&esp;可云舒分明记得,清瑜自小便喜研究各种机甲、弓弩等相关兵器的建造,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esp;&esp;他的手极巧,很多小机关只需看一眼,便能照着做出来。
&esp;&esp;宋清瑜绝对是个能工巧匠,只要加以合适的引导,不愁没有一番作为。
&esp;&esp;十六岁的少年,成亲似乎太早了些,云舒不太赞成二婶信中的观点,本就没收心的男孩子,若要成亲,这不是把人家姑娘往火坑里推吗?
&esp;&esp;云舒烦躁地甩甩头,心道,不成,不成
&esp;&esp;转念一想,或许他们都担忧太早,罢了,且看清瑜回来之后的打算吧。
&esp;&esp;
&esp;&esp;房门未掩,宋妍婼猫腰走进来,待进了屋,屋内却不见丫鬟伺候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