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刘琮献降的一群人更是没有亏待,韩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
大家都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刘备那边终于和关羽带领的水军会面,刘琦也带着军队回江夏,两人算同是天涯沦落人,互相抱团取暖,全部跑到江夏去,准备安定下来再谋曹操。
曹穗人没见到曹操,信却是送到曹操手里了。
全篇都是公事,将后方的情况说得明明白白,最后倒是叮嘱了曹操几句,告知他江南等地的疫病未除,未免将土们被疫病侵扰,希望他能在打仗时多多注意防疫之事。
曹穗都没想他能大规模的遵从,只是将药水的方子还有不喝生水两点写明。
但其实这两件事对于兵马众多的军营而言已经是难事,尤其是不喝生水这件事。
平常人家家中可是连热水都喝不起,柴可不是漫山遍野能随随便便去捡到家烧的,更何况是本就劳累的打仗过程。
曹穗心里明白很大可能性会被敷衍,毕竟打仗立功和防疫相比,后者还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前者却是可遇不可求。
她只能尽人事,剩下的唯有听天命。
江东那边时刻关注着曹操和荆州的动静,毕竟曹操如此来势汹汹,总不能只是为了吃掉刘表的地盘。
这就相当于一只留着哈喇子的老虎说只吃你旁边的狐狸不吃你,傻子也不能信啊。
只是他们的消息终究是慢了一步,或许也是没料到刘琮如此“识时务”,连打都没开始打就主动献降,后续的发展更是一泻千里,他们根本摸不清情况。
或许对于江东而言,他们得到的消息就是,曹操大军来势汹汹,刘表回光返照过世,然后就直接跳到刘琮献降、曹操接管荆州。
其中发生了什么完全不知道。
任凭他们也想不到,这几件事情的发生会是在不到两个月内发生的,消息都没传过来,别人仗已经打完。
孙策和周瑜对视了一眼,百般的计谋也得需要了解目前局势到了哪一步,听闻刘备和刘表长子刘琦逃到江夏,决定派人去吊丧顺带打听打听情况。
刘表这个丧事办得可真是曲折离奇,曹操那边做尽表面功夫,孙策这里也是借着给他吊丧去打听消息。
孙策派出的人是鲁肃,他日夜兼程抵达南郡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刘琮投降,刘备南撤。
鲁肃立刻去找刘备询问情况,顺带也要思考江东接下来的路要如何走。
孙刘结盟
曹操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了荆州,而被逼得只剩下核心人员的刘备相较就很是悲凄。
但其实以刘备的心性,也没那么悲惨。
不去思考小情小爱的话,刘备的结义兄弟在身边,诸葛亮这个军师在身边,散去的兵马连带水军也还有上万,名声更是顶顶的好。
盘点盘点,其实也是小有资产。
前提是不考虑丢掉的儿女和夫人,还有被逼走的徐庶。
但就刘备而言,恢复汉室才是毕生的追求,其它东西都能失去,这点失去不至于打乱他的心境。
刘皇叔专打高端天崩局。
鲁肃找到刘备,简单寒暄完,便劝说刘备和孙权联合,知晓了刘备和刘备的情况,他也只能先回去复命。
诸葛亮主动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刘备抗曹是一定的,按照道理来说,江东也是一定要抗曹的,毕竟唇亡齿寒,但谁也说不定江东到底会做出什么决定,诸葛亮决定亲自前往劝说孙策。
诸葛亮从汉口东行,慢鲁肃一步,去江东见孙策劝说其结盟。
诸葛亮的担忧并不是多此一举,因为鲁肃将曹操得荆州的消息带回去后,江东内部对于是战是降还真有争论。
周瑜有事去了鄱阳,这场内部的决定会议他并不在场。
孙策孙权两兄弟静静地听着众人争论,对于抗曹一事,分歧明明白白地存在。
有人站出来劝说孙策,“将军,曹操托名汉相,占据着大义,江东迎敌,便是公然反抗朝廷。”
“其二,曹操之前的部队缺乏水军,可自他得了荆州,水陆并进,军队并不单一,长江之险,已经不能成为我等的倚仗。”
“其三,双方兵力悬殊,曹操手里本来的军队应当有十多万,再加上荆州的土兵,二十万人马是一定有的,我等若是迎敌,那就要做好以一当十的准备。将军勇猛,可普通土兵并无将军之勇。”
况且,曹操手底下最不缺的就是武将。
鲁肃没有开口,孙策也没有开口,任凭剩下的人争论。
突然孙策说要去更衣便离场,鲁肃也默默地跟了出去,就看到孙策在等他。
“将军。”
孙策沉着脸问他,“你是何想法?”
鲁肃也没有说别的,只是直白地讲述降曹对孙策最大的尴尬和不利之处。
“将军,刚刚众人之言会误了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