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襄疑惑:“楚国不是还不安稳吗?”
李牧道:“一些扫尾而已,蒙恬他们自己能解决。”
正因为楚国还不安稳,项燕还没死,李牧不放心朱襄。
打仗之事,朱襄很有自知之明,向来不会多过问。李牧如此决定,他就与李牧同行北上了。
虽然春申君遗孀深深厌恶楚王一脉,但有他当说客,楚王启也确实与春申君交情颇深,应当能说服她。
何况建祠堂供奉这个好处,春申君的家人应该还是想要的。
朱襄离开时,李牧就让秦军在楚国各地传话。
楚王启以死殉楚国、救楚人,楚国宗室却轻慢楚王启的遗体。楚王启死后两月不下葬,尸身都腐烂了。
春申君之友朱襄公得知此事,特意从秦国赶来。
朱襄公进灵堂时,灵堂上蚊蝇环绕,一片乌烟瘴气。
朱襄公震怒,以刀剑逼迫楚国宗室放行,才带楚王启尸身北上安葬,入土为安。
何其辱也!
朱襄对李牧道:“虽然是实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李牧道:“既然是实话,为何怪异?”
朱襄挠挠头:“也是,反正是实话实说。”
在这件事传出去后,李牧又加了一个更详细的版本。
秦王想要给楚王启和春申君建君臣祠堂祭拜,以表彰楚国也有贤臣明君,警醒后世君王。
楚国宗室却说楚王启并非正常继位,不堪被拜祭,只能陪葬先王陵墓,甚至连棺木规格都还不如寻常陪葬重臣,更不如之前的楚废王。
项燕得知此事时,他身边的人都在疑惑是不是秦国故意抹黑那群人。
他却冷笑道:“秦国强大,楚国宗室不过案上鱼肉,秦国何必为他们多费心思?依我了解,这是他们做得出来的事。”
说完,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眼泪纵横:“当初我不也是如此?无论立下多大功劳,那些芈姓贵族又何曾瞧得起我?他们当然也瞧不起我迎回来的楚王。”
项燕下令,不可骚扰带着楚王启北上的朱襄公的队伍。
而后,他得知李牧居然亲自护送楚王启的棺木,又失声痛哭了一场。
连敌人都尊敬楚王启,楚国贵族却不尊重楚王启。
他又想到被秦军护送的春申君,想起在两军阵前自缢的信陵君,更加悲从心来。
项燕不由恍惚。
亡六国者真的是秦国吗?
就算没有秦国,这样的六国,难道真的还能存活下去吗?
项燕对于反秦一事,终于心生动摇。
不过他就算不动摇,也已经面临末路了。
李牧将楚王启尸身被楚国宗室侮辱的消息传遍楚国之后,楚人皆愤怒。
因朱襄曾经护送春申君离开,所以他的名声已经在楚国平民中传扬。
春申君原本的封地就在淮北。朱襄此次送楚王启北上,再次通过了春申君原本封地。
仍旧自认为是春申君封邑之民的楚人再次见到了朱襄公,再次披上粗麻衣,与朱襄公同行。
送行队伍浩浩荡荡,哭声震天。
楚人这才为末代楚王好好地哭了一场灵。
有楚国士人作歌,将楚王启尸身被侮辱一事,与当年春申君被逼自刎一事相呼应。
他们痛哭,苍天啊苍天,如果你有眼的话,一定会降灾于现在的楚国吧。
朱襄听后,心头一梗。
他忙对送灵队伍中传唱此歌谣的楚人道:“楚国朝堂上的庸碌无道,上天怎能降灾于你们?平民何辜!”
但朱襄的话有些太超出这个时代人的理解了,他们还是继续唱。
朱襄不由扶额。
李牧哭笑不得:“他们只是抒发心中不满,又不是真的想要被降祸。”
朱襄道:“假如呢?坏事很容易念着念着就来了。我还希望楚地明年丰收呢。”
李牧失笑不已。
朱襄总是不喜欢神鬼一事,常斥责“迷信”。但朱襄有时候比其他人更迷信。这天灾,哪是念着念着就能念来的?那老天也太经不住念了。
朱襄连连摇头。
他这哪是迷信,是真的担心。
去年黄河大水,虽然今年无事,但谁知道明年如何?
从夏同在位时的水灾旱灾起,华夏天气很明显进入了波动期。风调雨顺只是间隔,极端气候波动说不定还会持续很多年。
朱襄隐约记得,西汉建国时,华夏的气候处于稳定期。
希望快点到这个稳定期,希望现在已经到了这个稳定期,唉。
朱襄满心忧愁无人理解,连秦王政看到朱襄书信中的烦恼,也嗤笑舅父杞人忧天。
楚国虽然还有零星反抗,但楚王启都死了,秦国已经算是统一天下了。
秦王政准备祭天,称秦始皇。
不过典仪还需要准备一下,各地重臣也需要给时间回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