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抱怨了几日了,他还不消停。
他也不想想,这些事本来就是他和政儿做的,自己已经帮他多处理了一月,他还在那里抱怨。
李斯道:“下官一定不辜负长平君!”
朱襄道:“好,你去跟着政儿吧。”
李斯:“……”
为什么?!他不是应该跟着长平君学习和工作吗?跟着公子政干什么?难道是去读书?
李斯虽然知道讨好公子政很重要,但现在他想干活!想干实事!
但李斯不敢反驳,只能心情低落地跟随嬴小政。
然后,他就发现长平君从城里逃跑了,留下嬴小政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皱着眉头处理文书。
“公子,长平君呢?”李斯疑惑。
嬴小政没好气道:“舅父?舅父还能去哪?当然是去视察田地了。”
李斯结结巴巴道:“但、但是郡守之责……”
嬴小政把诏令往桌子上一拍,让李斯自己看。
李斯上前一瞅,石化。
怪不得长平君让他来辅佐公子政,因为公子政才是真正的吴郡郡守啊。
公子政如此年幼,真的没问题吗?
李斯满心担忧。如果嬴小政出错,身为秦王最喜爱的孙儿,嬴小政自然不会有事,有事的是嬴小政身边的人。
但显然除了他,吴郡所有高官都不担忧。
李牧和王翦也很快拔营出发,离开了吴城,南下练兵,顺带扩大吴郡领土。
端坐吴城郡守府的主事者,只剩下还没有留发,只梳了两个小揪揪的嬴小政。
李斯和蒙恬看着嬴小政手边堆积如山的文书,欲言又止。
他们俩第一次对举世大贤朱襄公产生了不赞同的情绪。
就算秦王以吴郡之事磨砺公子政,朱襄公直接跑得连影子都没了,是不是太过分了?!
第127章 莲子银耳羹
朱襄摘掉草帽,拿着挂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擦汗:“吴郡的天气真是热得快。”
相和站在朱襄身后做护卫状。闻言,他道:“这几年的天气有些异常,冬季变冷,夏季更热。”
朱襄道:“过几年会更差。”也到了这个时候了。
总体来说,秦汉时期的气温普遍偏高,是一个温暖时期。在西汉时,河南都还能见到大象。
到了东汉末期,才会进入小冰河时期。
但这只是总体趋势。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到西汉建立的这几十年间,气温有过几次小波动。波动最剧烈的时候,恰巧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和楚汉相争的时候。
天下大乱时往往伴随着天灾,所以儒家之后才有天人感应之说。
朱襄从农学家的角度出发,则认为两者确实有联系,但和天人感应没关系。因为连年的气候波动导致农作物大规模减产,百姓们活不下去,所以天下才容易大乱。
天下大乱往往伴随着天灾,是因为天灾是激发天下动荡的导火索。
秦王政继位之后,秦国连年天灾,每年都有地方出现大饥荒。每当饥荒的时候,秦王政就出兵攻打六国。打着打着,发现六国怎么这么弱,此时正好是统一天下的时机,便将天下推平了。
不只是秦王政这样做,秦昭襄王在位时几次对外大战也和国内饥荒有关。
这个时空中,廉公攻打燕国也和赵国有关。
朱襄走了一会儿神,在温热的风差点吹飞他放在膝盖上的草帽时,他回过神,继续道:“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危机,我得加把劲了。”
相和心道,朱襄公,你已经够努力了。
就算农家人会在田间耕种,并希望天下权贵都下地耕种,自给自足。但他们也不像朱襄一样,真的每日行走田间,与最低贱的庶民交流。
诸子百家无论根基是出自哪里,眼睛都是看着上面的。包括墨家在内,目标最后都放在了做官上,希望国君封君能重用他们,好实现他们的理想。
这并没有什么不对。要实现理想,必须有权力地位。
朱襄也得到了秦王赐予的权力和地位。但他得到权力和地位后,就从教导蔺相如封邑中的农人耕种,变成了教导整个秦国的农人耕种。
他好像改变了,又没有改变。
朱襄这样的做法,让相和和许明这两位诸子百家中代表最底层庶民利益的百家领头人有些迷茫。
他们知道曾经显赫一时的墨家和农家已经式微,几乎已经从士人沦为工匠。哪怕墨家和农家中有做官者,但也和墨家和农家的思想本身没有关系了。
他们跟随朱襄,想从朱襄身上找到墨家和农家未来的出路。他们也确实从朱襄身上学到了许多,却又更加困惑。
因为这样的困惑,已经年过不惑的相和和许明抛下在咸阳的高官厚禄,再次像一个学生和仆从一样跟随朱襄南下。
他们比朱襄晚走一个月,将各自身上的事交代妥当之后,才追随朱襄而来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