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2 / 2)

麦等耐寒作物的支撑,以及日本的银矿供给,还有从海商那边敲来的借款。朝臣早就以死相逼让贺章退兵回来了,在没彻底打通西域商路之前,西北的投入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因此宋时筹备的下南洋便久久无法成型,光是陈渔带领的那一支海军南下已经引得朝中不满了。

好在宋时也没打算全部用朝廷的钱,眼看着市舶司马上就要收回来了,借着市舶司打下来的底子,再加上南洋商行半官方的性质,宋时原本的打算就是继续下江南薅羊毛。

这些海商已经养了快三年了,也是收割的时候了,再则说,宋时下南洋为的也是维护这群海商在海外的利益,从他们身上拿钱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除此之外,最为让群臣非议的莫过于:裁军迟迟不动。

按理说既然天下初定,那么之前为了平叛而招募来的将士就应该解甲归田了,要知道宋时手下的镇远军已经分成三部了,加上其他地方的军队,整个大魏目前光是脱产的全职军官

就已经有接近百万。

这无疑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数字。

以前的时候,大魏还会安置一些屯田兵,以减轻财政压力,虽然听起来九边驻军四十万,实际上因为逃役和吃空饷,能有十万人已经算不错了。

但是这样的士兵,在战斗力方面是无法与蒙古以及女真人抗衡的。军队想要提升战力,除了装备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脱产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将一些动作训练成本能。

尤其是宋时在士兵的待遇和装备上是非常舍得花钱的,顿顿有肉,最新的武器和装备总是第一时间实现量产后装备到了将士身上,每支军队还配备了训导员,用在将士身上的造化散如果放到市面上卖的话,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宋时所能搜刮到的大部分财富几乎都花在了军备和民生上面,还是勉勉强强。

不过,现在也的确到了裁兵的时候。

他们收编的。

第二是,常年的招兵入伍,现在民间的青年劳动力严重不足,虽然耕牛和机械代替了一部分,但是官道和基建方面的进度却被耽误了不少。

第三则是,现在的军队也需要改进精进了,随着大量的火器越发的成熟,进入军队的火器越来越多,而这些精巧的东西对于使用者来说要求也高上了很多,识字都是最基础的,数学更是无法避免。更不用说随着疆域的扩大,骑马更是必备技能,而随着大量在军校接受过基础的军事教育的年轻人进入军中,有一些人确实也该淘汰了。

只是朝中希望能将将士的数量降低到40万,这还包括了各地的地方部队,然后将军备支出降低到财政的45。

这个比例本身是一个和平时期的定位,不过,在宋时看来,和平?

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甚至只是一个开始的开始。

先不说现在还是西域的新的边疆,隔海相望甚至都还没有出现在万国坤舆图上的奥洲,才是大魏工业化未来最重要的一环。

要知道,华夏的铁矿不是富含杂质纯度不高,就是技术有限开采困难,但是澳洲却不一样,那边的炼出来的废料,含铁纯度都比华夏的高,实在没处说理去。

再说商税改制、日本银矿、海外贸易已经提高了大魏的赋税收入,虽然不至于将大头从田赋上拿走,但是总的来说也算是大魏的税收的一个巅峰水平了。

不过钱多了起来,要花钱的地方也就多了,各地重建的驿站,边疆随着地域扩张需要重新规划的防线堡垒,基建尤其是最为花钱的地方,光是辽东的那些冻土,冬日坚硬如铁,夏日偷偷消融,即使是水泥修路,过上一年就会变得坑坑洼洼,年年修,年年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