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2 / 2)

带过来的新教和天主教,随着地区的变化一点点迭代。

儒家文化,版本太高暂时兼容不了,还是让佛

教和道教以及妈祖去探探路吧。

当然船上的锦衣卫也不会少,大魏对于南洋诸国的关注还是太少,它高傲的目光从来都只落在了草原上叩响边关的草原人,而忽略了海洋另一边的发展。

宋时却需要大量来自南洋的信息,去重建大魏重返南洋的计划。

甚至是联络当地的华商,寻找机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予这些化外之民正经的庇护以及开疆扩土的名义。

马尼拉和马六甲是南洋贸易的中心没错,但是大魏如果想要从南洋入手,最方便的自然还是那根反骨安南。

要知道早在数十年前,就有粤人在占城附近分田立宅,筑城抗阮,作为南洋贸易的桥头堡而风光一时,只求大魏给一个名分,就能遣官收税。

嗯,如此殖民主义的行为自然被以道德立国的大魏以不成体统否了。

只是,这个世界的运转不是靠的道德。

帝国需要的从来不是单纯的开疆扩土,它要的是真正可以迅速消化吸收融入自身的力量。

说服朝廷,倒是比两百年前容易,当时的安南,或许对于大魏来说,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飞地,还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去维护。

但是在得知宋时正式派出的士兵仅有三千精兵后,立刻无人反对了。

只是开始盘算,安南和暹罗的粮价日益增长,宋时的计划如果成功,大概能降低多少的采购成本。

小冰河时代会教会大魏,每一块能种地的飞地,重要性都不可小觑。现在的大魏还处于农耕文明的转型期,朝中大臣的目光都放在了粮食上。

不过没关系,宋时知道,那片遥远的南洋一旦打通,将会给帝国带来多少的惊喜。

安南离开大魏已经两百年了,但是还没有远到忘记华夏另起炉灶的时候。

他们使用的依旧还是汉字,复制的依旧是科举制度,崇尚的也依旧是佛道两家的信仰,甚至各行各业都布满了从岭南和闽地南下而来的大魏人,华夏的文化依旧是以碾压的方式流通在这个南洋边域的小国之中。

小孩子嘛,不打一顿,打到痛了,是不会记住教训按时回家的。

-

沈维忻从海船甲板上跳了下来,早已经热的满头大汗,从大琉球到广州,见过了两广总督后过琼州海峡,再到廉州府,一路上早就快受不了了。

他看着远处的若隐若现的港口,朗声问旁边的指导员:“这回是真的要上岸了吧?这地界怎么比大琉球还热啊!”

指导员李至白了衣衫不整还在挥汗如雨的沈维忻一眼,不过还是老实回答道:“按照地图划分,这边比大琉球更接近赤道,所以也会热上许多。应该是快到广西廉州府了,从这上了岸就能从陆路到交趾的高平了。”

“嗨,这次去广州真是亏大发了,胡将军还让我们去广州那补充兵源,不是我说,就两广的那些士兵还不如红旗帮的海盗呢!不仅没补充多少人,还把咱们两个参谋给薅下去帮忙训练新兵了。”

“额……主要我也没想到,两广总督真让我们上啊!”李至是之前的时候在京师的海军学院进修过,因此知道一些内情。

因为连年战乱,对于两广总督是忠于大魏还是已经和左家军一样有了自立门户之心,宋时也拿不准,毕竟两广地区形势复杂,既有土司夷民,也有西洋商贾,还有红旗帮这个本地虽然弃暗投明,但是去了海外也没人敢保证他们做的生意有多么正当。

尤其是之前宋时推送全国的考成法和吏改法,在两广的推动速度也非常缓慢,倒是大琉球的各种商业活动在两广地区进展飞速,于是宋时特地写信去试探了一番。

毕竟想要联合高平莫氏,那么两广总督就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不管是作为后援和支持,还是扶持高平,在交趾测试金融手段,一旦两广总督心有不怠,就算有红旗帮在海上辅助,宋时派过去的三千精兵也容易困死在高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情欲小说